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最终结项成果《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出版

                                                              

 杨栋梁教授等著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6JZD0023)最终结项成果《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50万字),于20155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这部结项成果,是首席专家杨栋梁教授在12位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的6卷本学术研究丛书《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等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亲自整理和提炼定稿的。

    本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借鉴国内外先行研究成果,系统考察了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变迁,指出四百年来日本的中国观先后经历了“从尊崇到质疑”、“从质疑到蔑视”、“从蔑视到无视”、“从无视到敌视”、“从敌视到正视”、“从正视到竞合”的阶段性演变,其对华认知虽然微观上精细,但也存在宏观上短视的问题;在其对华态度上,一贯奉行实用主义和国家利益至上准则,由此导致了其对华行动选择具有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

本书的学术创意及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认识及其行动选择,进行了全方位贯通的系统研究,为国内外同类研究之鲜见。

第二,在理论方法上,创建了“中国观分析模型”,从而在中外学界首次提出了中国观中包含“认知”和“态度”两个场域,而“认知”中包含客体“是什么”与“为什么”,“态度”中包含主体情感与主张,认知和态度既是递进关系,又存在反刺激关系。这一学理界定,对于相关研究的规范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第三,在实证研究上,发掘了大量政府公文、报刊时论文章、个人著述及各类调查文献,在国内学界首次披露了许多珍贵资料,坚持论从史出,言必有据, 推进了研究的深入和细化。

第四,在古代日本对华认识的“遗产”、近代日本对华认识的类型、日本近代亚洲主义的性质、近代以来不同阶段日本对华认识的特征、不同人物的中国观等重大问题上,阐释了独自的见解。

第五,对日本近代以来中国知行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其中国知行上一以贯之的“利益准则”;对华认知上的“近视”和“远视”;对华态度上的实力主义;对华行动上的机会主义。这些论断既是对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知的诠释,也将成为今后我国制定对日政策的重要参考。

本书对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进行的全方位系统考察、研究,是迄今为止中日学界的首次尝试,对于丰富中国的日本史研究、中日关系史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成为中国学界相关专题研究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乔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