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主办召开“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博士生日本研究论坛”

2011年319-20日,我院主办召开“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博士生日本研究论坛”,

三校20多名博士生汇集一堂,以“国际关系视野中日本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主题的第

五届南开、北大、复旦三校博士生日本研究论坛正式开幕。来自三所高等学府的博士生们在新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等七个学科领域内,就当前日本研究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自由的学术交流。

  “三校博士生日本研究论坛”是我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三校轮流主办。此次学术会议正值日本发生了重大地震灾害之际,许多与会博士生都为此专门修改了已提交的论文,在报告后的自由讨论中也激发出不少新观点、新办法。凸显出三校社会科学研究一直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问题服务的务实学风。

开幕式由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宋志勇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党委书记李寒梅、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令远、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李卓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寄语各校学子通过本次论坛,对3.11大地震后日本研究的新任务、震灾对日本经济及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提出精辟的见解。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张越昕认为在日本震灾后我国应该着力推动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以便在今后遇到类似灾害时,使我国外贸企业减少损失、降低出口风险。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蒋敏娟在报告中认为,我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政府应该借鉴日本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成败得失,加强大灾应急下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机制。此外,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李若愚就当下的区域热点问题,琉球问题与日本的领土政策做了一番清晰的梳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束必铨则立足海洋战略,深入浅出地为与会同人介绍了日美同盟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发展趋势。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生刘云指出,日本的此次地震灾害客观上为中国经济进出口两方面都提供了商机。一方面在光伏产业、高端装备和电子产业等领域,震灾为我国提供了进口替代的机会。另一方面,继之而来的核事故也方便了我国农产品进一步打开日本市场。尤其是后者,日本东北地区所产的大米占日本总产量的35%,并且也是水产养殖、畜牧产业集聚的地区,可以预见在核污染长期残留的条件下,必将促进我国肉类,水产品的出口。

三校博士生日本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对日本研究方向博士生有凝聚力、对决策层有影响力、对新闻媒体有吸引力的品牌活动。本届论坛征集论文数量多、涉及的领域广、完成的质量高,在学术研讨和博士生教学两方面都产生了良好效果。(张博)